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前身为西南军区总医院外科,创建于1950年。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第三军医大学重点学科。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十五”以来,在学校和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学科发展迅猛。2002年7月为适应医疗、教学需要,医院将普通外科和肝胆外科整合为普通外科医院,下设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血管腺体外科、微创外科中心、肿瘤治疗及器官移植实验室。同年,学科被评为第三军医大学重点学科。2007年,普通外科医院按建制分为普通外科和肝胆外科。“微创外科培训基地”获批“国家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微创外科中心获评为“国家腹腔镜外科培训中心”。目前我科分为微创外科中心、胃肠病区及乳腺甲状腺血管外科病区,展开床80张,临床诊治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项目达国内领先水平。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医疗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总部规定的标准。近年来科室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杨桦教授2007年作为第三军医大学特殊人才从美国密歇根大学引进回国工作后,科室科研水平和综合科技实力明显提高,其中,在肠粘膜屏障功能和外科营养的研究方面达国际领先水平。为使我科科研工作及临床医疗水平更加持续稳定发展,加强基础和临床的结合,开展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同时在消化道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肿瘤的综合治疗及腹部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方面开展科研与临床工作,并从与此有关的科研及临床这两方面进行更深地发展与规划,进一步提升我科的综合实力。
医疗水平
(一)微创外科手术
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手术,给外科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病人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的优势很明显,胃肠外科疾病经腹腔镜进行探查或手术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我科的腔镜诊疗技术也日趋成熟,并成立微创外科中心,开展了以下手术:
(1)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2)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常规甲状腺手术颈部留有切口疤痕,影响美观,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内镜手术领域不断扩大,1997年Huscher首先报道内镜甲状腺叶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我们2002.12-2004.5成功施行12例经胸前皮肤切口内镜下甲状腺包块切除术,为西南地区最多的例数
(3)腹部外伤急诊腹腔镜探查术
(4)腹腔镜右半结肠、横结肠、全结肠切除术
(5)腹腔镜肠粘连松解及小肠切除吻合术等
(6)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2007年普通外科所属“微创外科培训基地”获批“国家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微创外科中心”获评为“国家腹腔镜外科培训中心;2002-2008年期间,共举办三次国际腔镜外科新手术演示及研讨会和承办2006年中华医学会腔镜学组年会,参会人员共千余人;先后共举办五期全国腔镜外科培训班(国家Ⅰ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学员近200余名。
(二)特色手术及传统外科手术
(1)胸腹连体婴儿分离:2例病人均获得成功,属国内领先水平,创造了
较好的社会影响力;
(2)腹部巨大肿瘤外科治疗;2007年10月,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和相关科室的协作下,科室成功切除世界最大腹部实质性间质瘤,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为医院和科室增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3)直肠癌根治术后肛门重建;
(4)胃肠道一层法吻合术在胃肠道重建中的应用;
(5)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
(三)专科诊治特色
“十一五”期间新开展了乳腺包块Mammmotome微创诊治、乳头溢液乳管镜检查、腹主动脉瘤、血管疾病的介入与手术干预治疗。 乳头溢液、溢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是乳管内疾病的早期表现。乳管镜临床应用,为无肿块乳头溢液的乳管内微小病变提供了内镜诊断方法,以及为乳管内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乳腺包块Mammmotome微创诊治、乳头溢液乳管镜检查是目前乳腺外科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微创手术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未来的发展将进一步朝着微创的方向发展。
(四)临床诊治水平
本学科门诊量年均约37000人次。住院病人数年均逾3780人次。患者除来自重庆地区外,还广泛来自四川、贵州、湖北、云南、新疆、陕西、甘肃、内蒙,甚至浙江、北京等地,诊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部分项目达国内领先。2005年医疗毛收入为1072万元,2006年医疗毛收入为1649万元,2007年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医院指定的目标,医疗毛收入达2750万元,2008年医疗毛3900万元,2009年医疗毛收入再创新高,达5100万元。
(五)学术交流
我科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外科和瑞典皇家医学院外科建立了长期的医疗协作关系并于2007年10月由美方资助我科一名副教授到密歇根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深造;2008年6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外科医师协会秘书长、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中心大外科主任Mulholland教授专程来到我院与我科进行学术交流、洽谈科研协作与合作研究;2009年4月瑞典卡罗林斯卡皇家医学院Wiren博士专程来到我科访问,洽谈合作事宜。
科学研究
“九五”以来,共获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十余项,获省、部级课题7项和多项校管和院管课题。累计资助金额近800万元,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获科技成果奖5项,其中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此外,学科带头人杨桦2007年回国后,被列为所在单位第三军医大学优秀人才重点培养对象,投入250余万元用于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建设,已开展了肠粘膜屏障功能衰竭机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
1. 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
普通外科已经获得美国国立卫生基金150余万美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重庆市重点课题1项,回国留学人员基金1项。科室现有重庆市有关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名和副主任委员2名。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肠道粘膜免疫在肠粘膜屏障损伤与修复中的作用。研究各种严重的外科疾病情况下,肠道粘膜免疫改变规律及其在肠粘膜屏障损害中的作用。
2)细胞因子与肠粘膜屏障损害。针对性地对肠粘膜淋巴细胞来源的细胞介素TNF-α、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6等进行研究,以明确这些细胞因子调节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确切机理。
3)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防治措施的研究。拟开展肠功能衰竭的角子生长因子KGF/KGFR基因治疗,利用KGFR条件性敲除小鼠研究有关肠粘膜损伤机制和治疗措施可望取得创新性成果;通过经肠外或肠内营养途径给予营养因子,筛选出对肠粘膜修复及改善肠功能的生长因子。
2. 光动力治疗胃肠道肿瘤的研究
普通外科为国内较早开展光动力治疗胃肠道肿瘤的研究机构之一,在PDT的基础研究及PDT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实验研究方面做了多年工作,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相关著作数十篇,在国内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为本项目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相关研究3项,同时获得教育部重点光电实验室基金1项及第三军医大学科研基金资助2项。我科主编出版了国内首部激光诊治胃肠道肿瘤专著《胃肠肿瘤与现代激光》。在近期研究中,我们首次提出PDT对结肠肿瘤细胞周期关卡的调控思路,观察了PDT对多个关卡通路的调控,并在实验中得以验证。同时我们观察了基于内源性光敏剂的光动力治疗对结肠肿瘤的抑制作用,表明内源性光敏剂作为一种新型光敏剂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PDT增效研究也是我科的一项研究重点,我们观察了包括维拉帕米、5-FC等对PDT的增效作用,证明PDT与化学治疗联合应用的可行性。主要开展激光光动力增效机理、新型光敏剂、激光荧光光谱诊断等有关研究。
教学工作
1984年被批准为普通外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00年被批准为普通外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002年被评为第三军医大学重点学科;2007年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站点。现有主系列人数1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硕士以上占91%,其中博士9人,硕士2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2人。
普通外科分别担任八年制、七年制、五年制本科等多个层次的大班课教学任务,“十五“期间,本学科共培养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20名,毕业10名。研究生学位论文均在国家统计源或核心期刊发表。为军内外培养普通外科专科进修生共计近150名,其中相当部分进修生来自重庆市各区县。毕业研究生和结业进修生大多已成为军内外普通外科骨干人才。
2002-2008年期间,共举办三次国际腔镜外科新手术演示及研讨会和承办2006年中华医学会腔镜学组年会,参会人员共千余人;先后共举办五期全国腔镜外科培训班(国家Ⅰ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学员近200余名。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5月28日
星期三
5月29日
星期四
5月30日
星期五
5月31日
星期六
6月1日
星期日
5月26日
星期一
5月27日
星期二
5月30日
星期五
5月31日
星期六
6月1日
星期日
5月26日
星期一
5月27日
星期二
5月30日
星期五
5月31日
星期六
6月1日
星期日